企業(yè)里各種會議不可避免,會議的目的就是找出問題、解決問題、達成共識,包括觀點一致、理解、資源分配、項目立項、權力部署、工作推進等等,如果讓會議具備活力,將會對團隊的運作效率及人員狀態(tài)產(chǎn)生莫大的好處。但多數(shù)情況下,職場人參與的會議都令人厭煩,過程感覺到無聊至極。節(jié)奏緩慢、內(nèi)容發(fā)散、毫無結論、令人沮喪、浪費時間等等。員工們厭煩占據(jù)他們許多時間又毫無意義的會議,畢竟他們身上還有很多事情,還有KPI,無效的會議只會加重他們的負擔。
如何召開不令人討厭的會議呢?關鍵在于會議的組織者,他必須懂得促進會議的方法,讓參會人付出的時間不會浪費,以下有三種方法建議希望能幫助到你:
1、站出來結束無序的討論
有一些需要各方給予意見的會議,在會議上會陷入爭論,并且作為旁觀者你會看到他們爭論都不在一個點子上。即使會議室里有電子白板,也盡是畫滿了潦草而相互沖突的圖和文字,只有寫的人自己知道是什么,其他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意見中。看起來氛圍活躍,實則完全無法達成一致意見。
這個時候,需要會議的組織者站出來(以前我分享過會議最好要有高一級別的人參加,才會易于做出決策),將剛才大家討論的問題和觀點逐一列出來,把明顯不屬于議題的建議刪掉,給大家看到這樣的架構,問每個人是否準確表達了他們的意見,再開始一個接一個地解決問題。雖然還是會存在爭議,但就從無效走向聚焦,爭議變得有效。
會議的組織者一定要投入精力去幫助與會人員清晰架構,去探索能走向認同的議題,這需要他具備冷靜的旁觀者頭腦。
2、引導會議的節(jié)奏
很多時候,會議的主題和議程變成了擺設,雖然討論要有靈活性,讓參會人員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,但很多時候人們的討論卻偏題跑到另外一邊去了,甚至還滔滔不絕地講著。
這個時候,作為會議的組織者應該禮貌地打斷談話,提醒大家關注本次會議的議題和議程,要求他們暫時擱置“熱烈”的討論。當然,如果偏離的話題非常有價值,那可以提議確定另外一個專題會議或者調(diào)整本次會議的議程。
在整個過程中,還需要關注參會人員的發(fā)言情況,有些人說得太多,而有些人一言不發(fā),這時候就需要控制一下發(fā)言權,這也是在偏離話題時回到主題的好辦法。
3、確定真正參與的人
我們希望會議結束后,每個人是清晰且充滿活力的,而不是迷茫地走出會議室,每個參會人員都真的感到自己參與進去了,而不是毫無責任地來旁聽,減少“混會議”的無效工作人員。
即使有專門的記錄人員,也需要注意是否把會議內(nèi)容完整地記錄下來,尤其是會議上作出決策的下一步行動步驟及重點事項。有人說,會議記錄員是個有權力的職位,因為他可以影響事情記錄的方式和要強調(diào)哪些方面。的確如此,所以會議的組織者更要對會議記錄進行審視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很多重要的事情、關鍵語句會出現(xiàn)遺漏,對重要的會議最好配置一個錄音筆,否則會議和執(zhí)行會脫節(jié)。
如果沒有人積極地扮演會議促進者這個角色,多數(shù)會議就會傾向于成為很無聊、令人沮喪的事情,所以團隊成員們認為“開會很令人討厭,要盡量避開”,其實真正問題不在于會議本身,而是會議該如何開,這才是關鍵。